中国教师资格网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动态 > 正文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答辩题目与解析

点击数:566 发布时间:2025-09-03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答辩题目与解析

《冷热不均引起大方运动》答辩题目与分析

第一题:等压图有哪些阅读方法吗?

参考答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答辩题目与解析

从等压面的概念看,PA=PB=1000hPa,PD=PC=500hPa。

从充气压力的定义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充气压力值越高,所以充气压力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则PA>PA,PD>PD,PB>PB,PC>PC。由此大家可以总结出充气压力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充气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

综合以上剖析,A、B、C、D四点充气压力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区域的大方环流流向为BADC。

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讲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由此大家总结出同一水平面充气压力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因此大家可以参考地面充气压力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情况。A处近地面充气压力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第二题:使用地理探讨法进行教学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探讨法可以提升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剖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探讨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得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置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探讨法可以提升学生的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独立考虑、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维,这类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要紧条件。

第三题:常见的导入办法有什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答案:

常见的导入办法有设悬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等。在导入的时候,应该注意如下几个要素:

科学性。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所以大家无论是在内容上的组织还是语言上的组织都应该注意科学性。

启发性。地理导入是通过提供学生已知或未知的事物或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促进学生对新常识的理解与学会,以帮助学生达成常识的迁移和运用。

趣味性。导入要迅速抓住学生眼球,让学生一听就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设悬法、生活实例法、视频法等都是一些在地理学科里面容易出彩的导入办法。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冷热不均引起大方运动》答辩题目与分析,期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面试资料可查询中公教师网|教师资格面试频道。

中公教育分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赏析,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能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法律责任。

备战面试:[试讲/答辩/结构化][面试模拟题][面试备考秘笈/点拨]

h3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h3qgjsksh3)

回复开口练查询【各学科备课纸教材+试讲答辩音频每天更新】

回复我要过面试下载【结构化7大种类备考考试试题+各学科试讲答辩音频】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答辩题目与解析

>>>更多教师资格面试备考资料请查询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中国教师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官网,为您提供2025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服务。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教师资格网(https://www.dzryhb.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教师资格网(https://www.dzryhb.com/) 版权所有